close
广州,回上海的当天下午,
也就是现在,看到表弟SPACE上的这篇,
觉得写得很好,
想起很多在奶奶家老弄堂里发生的童年时光,忽然就想家了,
竟然在这个时候让我看到这些文字,
好像是告诉我该回家了,
是回来了,回来了……

11月4日

上海的风花雪月

今天早上看了张申江报
里面讲起了上海的兰心剧院
以及上海的以前的一些名媛逸事
另外一版上还在征集一些上海老弄堂的照片
而我的思绪也回到了小时候的那条老弄堂
洋房漆黑的铁门上不知被我们写了多少王字
弄堂的地上不知被我们画了多少个格子
楼梯洞门背后不知藏多少次
而墙角的那个阴沟的盖子上不知被我浇了多少泡尿
以至与现在还是喜欢在那里撒尿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起了家里有本陈丹燕写的<上海的风花雪月>
讲了她记忆中的上海
而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上海
而我记忆中的上海是
蹲在植物园的荷花池边,站在蓬莱公园的假山上,骑在西郊公园的马背上
摆着一样的POSE带着一样的笑容在拍照
在南京路上三阳买好年货,在香港路上布店里买好羊绒布料的真丝隔里
坐在东海咖啡厅螺旋楼梯边上喝着咖啡吃着杏仁蛋糕或是咖喱角
如果时间晚了来不及回去吃饭了
就去隔壁四川中路马路转角上的德大西菜社二楼
坐在落地玻璃窗边上的座位看着对面华侨商厦里进进出出的人
等着奶油鸡丝蘑菇汤西冷牛扒
站在九曲桥边上排队买南翔小笼馒头
坐在回廊边的长椅上小憩吃着松月楼的桂花糯米藕
回家的时候再买上2包奶油五香豆
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圆台面
必定有的冷菜是熏鱼红肠咸鸡腊鹅皮蛋海蛰皮
热菜肯定是有蹄筋虾仁鱼片水笋烧肉
以及那个使我记忆尤心至今难忘的暖锅
里面的东西每年都一样
蛋饺百叶包笋片肉圆鱼丸肉皮以及粉丝
但这些东西确是永远也吃不厌的
还有八宝饭和酒酿圆子
按照我们家的规矩大年夜晚上一定要包猪油芝麻汤圆的
因为年初一早上的早饭一定是芝麻汤圆的
吃完年夜饭后小孩子们一起在弄堂里放烟花爆竹
偶尔还会为了抢放一个烟花爆竹而打闹
小的哭了大的怕吃亏也跟着哭了
因为无论对错哭的那方总是大人偏袒的一方
清明时节去乔家栅买青团去城隍庙买香烛锡箔
清明前后三天的去苏州的火车基本就是上海人专列了
因为一般上海老人的墓地都是买在苏州那边的
六一儿童节去那些大工厂的大礼堂
看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
然后爸爸踩着自行车带我去市百一店6楼买变形金刚
那个时候卖变形金刚的柜台围满了孩子和大人
但绝对是看的多买的少
而那时我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抱着擎天柱或是机器恐龙笑咪咪的走了
而后去红房子或是西门餐厅吃上一顿蛋炒饭炸猪排罗宋汤
三样东西能一起吃到的中饭
天热的时候吃着盐水毛豆凉拌黄金瓜
看着13频道的新闻联播
然后小孩子们一起在弄堂里疯大人们开始乘凉聊天下棋
到了八点的时候切开放在水里冰镇的西瓜
看8频道的<上海滩>或是后来的<白娘子传奇>
秋天当梧桐树的叶子泛黄飘落踩上去能发出清脆的喀嚓声的时候
期待了一年的大闸蟹上市了
雄蟹粘口的膏雌蟹带有蜡质口感的黄
闻着手上略带着的腥味果真是"一蟹上桌百味淡"
在与大闸蟹差不多时候上市的还有月饼
西区老大房的鲜肉月饼杏花楼的奶油椰丝月饼
以及南亚饭店的细沙月饼老野荸荠的宁式月饼
而如今的上海已经不是那个靠着大摆渡和小摆渡过黄浦江
只有一条打浦路隧道
11路兜环城18路到人民广场43路开到漕河泾
小鞭子电车和聚拢车满大街跑
国庆节的时候坐在外滩的护栏上拿着超大的洋泡泡
看着霓虹灯听着海关大楼敲钟
每天早上和晚上听着<滑稽王小毛>出门基本靠自行车
坐个公交还要走几站剩下那一分两分
买菜要去排队放菜篮要钱和票证一起用
穿着的确良的衣服回力牌的鞋子卡其的裤子
烫着现在看上去土里吧唧的头发
喝着正广和的橘子水
接人基本是去十六铺码头的上海了
上海有了新的风花雪月了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老喜欢老喜欢上海的
还是习惯叫万体馆而不是上海体育馆
还是想着表弟那半块金鸡牌中冰砖
表姐那半根光明牌赤豆棒冰
表哥那件已经没什么光泽的雪豹牌皮夹克
耳边还是时常响起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小城故事><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眼前还是经常浮现<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天我休息><如此爹娘>
脑子里还是常常闪过姚慕双周柏春的相声片段
鼻子里还能闻到那瓶绑着红丝带的白瓶子装的茅台的香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vb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